很遺憾,因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導致無法獲得最佳瀏覽體驗,推薦下載安裝穀歌瀏覽器!
“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”,是《中國製造2025》提出的九大戰略任務之一。新一輪工業革命伴隨著製造業的重大變革,對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提出了新要求。服務業主導的產業結構轉型,不是不要工業,而是要加快發展以設計、研發為龍頭的生產性服務業,實現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的重大突破。在這一前提下,我國有望到2020年初步完成從工業2.0向工業3.0的升級,並奠定工業4.0的重要基礎,這就需要在“十三五”期間把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從15%提高到30%~40%。
服務業主導的產業變革,需要形成創新引領的新格局。從改革實踐看,產業的業態創新、模式創新、技術創新都很重要,但帶有根本性的是體製創新。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所論述的那樣,加快服務業發展,必須實現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性突破,即要加快製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,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,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;大力發展與製造業緊密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,推動服務功能區和服務平台建設;提高重點行業信息應用係統的方案設計、開發和綜合集成能力。
政企協同 加快服務型製造發展
長期以來,憑借產業門類全、產能大、價格低的比較優勢,我國製造業以較高效率為全球市場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。但因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,中國製造業在國際產業價值鏈中總體處於中低端。發展服務型製造,以創新設計為橋梁,推動企業立足製造、融入服務,升級產品製造水平提升製造效能,拓展產品服務能力提升客戶價值,有助於重塑製造業價值鏈,打造競爭新優勢。
“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,加快服務型製造發展,能夠推動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,有助於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、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、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。”苗圩曾這樣指出。
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協同。
按照《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指南》要求,到2018年要培育50家服務能力強、行業影響大的示範企業;支持100項服務水平高、帶動作用好的示範項目;建設50個功能完備、運轉高效的公共服務平台;遴選5個服務特色鮮明、配套體係健全的示範城市,使示範企業服務收入的銷售收入占比達到30%左右。